查看原文
其他

SAY U SAY ME 32|生活里有没有“完美解决方案”?

2015-07-13 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

这是坚持原创的童书妈妈第288篇分享

在新浪微博@童书妈妈三川玲也找得到我

每周一Say U Say Me 您殷切来信,我真诚回答


童书妈妈,您好!


尽管知道您很忙,还是想和您聊聊。


我有个6岁的女儿,两年前,老公从内地派到香港工作,因为小孩不能随任,我就带着女儿跟到了深圳住下了。那时候她才上小班,我们找了个幼儿园读。一晃女儿下学期就要上一年级了,我们也在深圳找好了小学。最近有了新政策,公派到香港的大陆人士可以带小孩随行了,意味着女儿可以申请香港的学校了,但是最早也要一年级下学期才能过去。


我很纠结,幼儿园就算了,小学的话如果在这边读一年又去香港,即使我们一年中狂补习粤语和英文,小孩能适应吗?而且据说香港学校小朋友间也有歧视大陆来的小孩的,尽管深圳很多跨境儿童。不去的话,又觉得香港的教育明显比深圳这边好,而且香港更国际化,去那边住些年,应该可以开拓视野吧,既然有这个机会,是不是应该抓住了?我问过女儿意见,她直接拒绝换学校,她的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学校的。


最郁闷的是,老公公派一般只有六年,合同到期后就要回内地或派到国外去,到时候小孩又要换环境了。也就是说,很可能我们很多年都漂着。


您的读者群里肯定有很多和我们一样情况的妈妈,因为工作的原因带着孩子满世界漂,能否问问他们这样的环境对小朋友成长影响大吗?他们有怎样的经历了?怎么去和小朋友谈了?还是我们应该驻守深圳了?


谢谢。


Cindy




Cindy,你好!


上一封回信,让我回忆起了小丸子在广州、北京先后上的四个幼儿园的经历。你的这封信,又让我想起了我和丸子爸爸的家庭生活历程。


我们在一起的这些年,在广州和北京,一共搬了8次家,两个人加起来,换了67次工作。我不知道,这样的生活状态,是不是算是普遍。但是,我想,每个人的生命中,都会遇到类似的被动或主动的变化。


那么,对于这些变化,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呢?对于变化所带来的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,又该怎样去面对呢?


说实话,我并没有想那么多。


搬了那么多次家,丸子爸爸也换了那么多次的工作,我们从南方到北方这么折腾着。我和丸子爸爸越来越感受到,哪些是生活中重要的,哪些是生活中不重要的。


譬如,我们对“物质”的理解。虽然变化的生活,让我们刚刚精心营造的家园,马上租给了别人;虽然在屡次的搬家中,我们损失了很多心爱的物品;虽然总是租住的状况,让我们很难添置喜欢的家居。


但是,物质终归是服务于人的,而一个人最终感受到快乐和幸福,其实又不是物质所能满足的。所以,我们对物质看淡了很多,对体验看重了很多。


譬如,我们对“家庭”的理解。一个家庭,最重要的是在一起。人在哪里,家才在哪里。我知道,很多的现实情况,让每个家庭都会遇到长期或短暂的分离。但是,我们要知道,什么才是真正的家,我们需要创造一切的机会,让一个家团聚在一起。


所以,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,只要是需要寄宿的,我都不会考虑。因为在孩子成长的阶段,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,远远比最好的学校要重要的多的多。


譬如,我们对“生活”的理解。一个人生活在世上,经历了什么,感受到什么,体验到什么,才是珍贵的、重要的。换句话说,如果一个人永居一地,无病无灾,不用学习也不用工作,有足够的保障过完一生。那么,他的生命究竟是幸运的,还是不幸的呢,是充足的,还是贫瘠的呢?我想,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,没有什么对错之分,适合自己的就好。


就像去年我们家里只有4万元的积蓄的时候,全家去欧洲度假了一个月。我认为,这是值得的。因为就算以后我有了更多的钱,再也无法换回那一年的那段时光了。


所以,无论住在哪里,我们都会买很多的植物,把家里装扮的生机勃勃;无论天气如何,我们都尽量每天锻炼,如果天气不适合外出,就在家里做;无论经济条件如何,我们都尽量买书,看电影,外出旅行。


于我而言,我更珍惜生命体验的过程。一个家庭,不能为了表面上的和睦和幸福,就去避开那些艰苦的岁月。越是在遇到困难甚至是苦难的时候,才最显现出家人的可贵和亲情的力量。而一家人,正是在这样的共同面对真实生活的过程中,更加珍惜彼此的价值,和彼此的存在。


譬如,我们对“教育”理解。最终教育的核心,是孩子,而不是学校和老师。所以,我们不可能给孩子世界上最好的学校,不可能让孩子一直生活在平稳、安康、富足的家庭。那么,我们需要做的,是让孩子和父母一起,承担家庭变化所带来的生活。我认为,这本身就是“生命教育”的一部分。这种来自生活的教育,也远远比知识的教育,更加重要。


当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的时候,我们能够给孩子什么是不会变化的呢?我想,是孩子感受到的,来自父母的爱和尊重。


我们有过状况好的时候,住在一栋小别墅里面,上着所谓的贵族幼儿园;也有来北京当北漂,一家人挤在一所破旧的居民楼,每天挤公交上班的日子。


我总是和丸子爸爸互相鼓励,“无论在哪种境况下,我们都要把生活过得快乐”,因为只有我们感到快乐了,孩子才能感受到这种氛围——而这,是对孩子最为重要的。


也就是说,孩子去评判是否生活是否幸福,和大人们的标准是不一样的。只要家里和和睦睦,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,这就是孩子认为最美好的家。


“孩子只看到他能看到,想看到的那一部分”。在孩子的世界里,妈妈的怀抱,爸爸的玩笑,一家人一起游戏,这才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的。和居住房子的大小,买的玩具多少,吃的是否高级,学校是否名校,其实,都没有什么关系。


我们能够给孩子的,绝对不是我们认为最好的;孩子在成长中所需要,也绝对不是那些最好的。


任何的变化,都会带来好的一面,和相对不好的一面。但是,这就是生活,作为家长,我们要承受,作为孩子,他也要承受。我的办法,是尽量多地去看好的一面,把不好的一面当作难得的锻炼的机会。


在面对孩子的时候,无论你觉得有没有必要,一定要学会“事先告知”的方法。把孩子真正当作家庭的重要成员,在平时的一些家庭事务,就让孩子参与。尊重孩子的同时,也锻炼了孩子的判断问题、处理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孩子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,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。只要你让孩子参与决策了,事先告知了,孩子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加成熟,有责任感,有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

正如你所说,孩子的学校和居住地的变化,会让孩子失去一些友谊和熟悉的环境,但也打开了孩子的视野增加了孩子的阅历。这并非需要找到一个“完美解决方案”,只要遵从你们所认可的家庭生活方式就可以了。


最后,衷心祝福你和你孩子,无论在任何地方,在任何境况下,都生活的开心、幸福!


你真诚的三川

2015年7月12日


本平台文章皆为原创

任何媒体(含报刊网络电视微信公号)转载需取得授权

版权&商务合作请联系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

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

分享全球教育新知

原创童书出版|童

ts-mama@qq.com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